

閉幕座談演講: 鼓舞「樂動人生」:應如何理解對藝術和體育的投資?
- 16:45 - 18:00
- 2024年9月10日
-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
論壇的閉幕座談演講由李翠莎主持,內容聚焦於體育和藝術的變革力量,並引用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策劃及捐助的「賽馬會樂動人生計劃」,探討如何吸引年輕人參與及改善學校的藝術及運動教育。
演講嘉賓透過分享他們的個人故事,強調從小接觸體育和藝術可以培養抗逆力和創意,改善精神健康,有助促進建立一個包容和具前瞻性的社會。本節討論的其中一個核心主題,是如何讓人們得以從小接觸體育和藝術,而公益慈善事業在這方面可擔當重要角色,特別是資助基層人士及邊緣社群得到這些機會。
Dustin Lance Black分享藝術如何開拓其世界觀,讓他能夠突破界限。他提倡投資藝術有助受惠者擴闊個人眼界,推動創新和加強社區的凝聚力。Tom Daley則分享體育和訓練如何改變他的一生,為他提供了一個安全的避風港,並從中學習建立抗逆力、制定目標及團隊合作等 ,而這些得著在對他跳水生涯以外的人生也十分受用。
何澤堯也同樣強調,從錯誤中學習及克服困難的心態十分重要。他回想起自己的策騎生涯起步較遲,必須奮力迎頭趕上。他建議盡早接觸體育及藝術,對來自不同背景的孩子均有幫助,讓他們可以建立重要的生活技能,更加了解這個世界。
楊紫燁談及其在電影和教學方面的工作,以及她見證了藝術和說故事如何令人成長和改變;Black 也認同「說故事」的力量,認為真實的故事能夠改變人心。兩人一致認為科技和人工智能無法取替人類的創造力和人與人之間的連繫,這些正正是令藝術具有影響力的原因。Daley亦強調社交媒體的兩面性,一方面能夠連結人們並激發大家更積極生活,但同時小心其能傳播消極情緒的可能。
演講嘉賓還討論了公益慈善事業應如何填補相關資助的不足,並指出如果投資者沒有意識到體育和藝術可帶來的長遠利益,往往會削減其發展的預算;另一方面,楊紫燁分享了在慈善機構的支持下,其紀錄片得以順利發行,表示經深思熟慮的捐贈能夠帶來社會長遠利益。講者最後呼籲慈善家在考慮投資於體育和藝術時,不僅基於其文化價值,更應因為它們能夠促進下一代的身心健康、抗逆力、與社會的連繫和創新。總括而言,這節強調了體育和藝術在促進全人發展及社會凝聚力的重要性,而公益慈善事業在確保人人均可獲取這些機會方面所發揮的關鍵作用。